客户服务 15305871101

营地故事 | 自己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时间:2017-11-06
2876
摘要:孩子们多么幸运,在他们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有了这么丰富的经历。希望他们远渡重洋在营地的历经的所有,能够成为他们小小的财富,支持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成长。在以后的某一天,希望他们再翻开这些照片的时候,能够带着微笑回忆这难忘的2017营地的夏天。

“美国威凯特营地建于1957年,位于麻省著名港湾科德角,距离波士顿东南仅1个多小时车程,树林中僻静的营地坐落在优美的以利沙湖边。”



选自己所爱,对自己负责

营地生活丰富而紧凑。在这里,孩子们第一个要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活动选择——营员们每天要从30多种活动中选出四个时间段的活动,必须自己做决定,自己找活动场地,确实是个挑战。

通过“放手而不是掌控”,通过“指导而不是代办”,营地营造了“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氛围。来过营地的小营员告诉我说,“营地就像是江湖,我是第二次闯江湖了!”几位老营(江)员(湖)还对新入伙的小朋友关爱有加,传授“江湖经验”。

是的,孩子说的没错,在营地提供的这个有序却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将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社(江)区(湖),成就他们自己的侠之大者!



走出舒适区,扩展能力的边界

营地的挑战无处不在,我单举一个游泳的例子。

说到游泳,在最初的两天,真可以说是中国营员的心头痛。和孩子们习惯的恒温恒湿、碧蓝见底、氯气消毒的游泳池不同,营员们的游泳课面临着两个挑战:第一是天气比较chilly,20多度的气温,水温也高不到那里去,孩子们下水就冻的哆哆嗖嗖、嘴唇发紫、鸡皮疙瘩都要落一地的赶脚。

第二是游泳是在伊莉沙湖里,一个长着睡莲、浮萍、水草的天然湖泊,湖里还有长着银色斑点的野鱼游来游去。

不少孩子心生畏惧,有的担心冷、有的嫌弃湖水里看起来disgusting的水草。但是看见美国孩子扑通扑通往下跳,在这节骨眼上,可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的孩子们也勇敢的下水了!

我们担心孩子们的健康,和营地主任交涉沟通:天气冷的时候是否可以不下水呀?或者减少下水的时间是不是可以?但统统被营地主任婉拒——在美国人看来,游泳是最适合孩子的运动,有利于他们身体各个机能的发展,在这样的天气里坚持游泳,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呼吸系统、身体适应性等,更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最后营地主任还拿中国的老话告诫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带着小小的担心,我们来到湖边。住宿营的营员们还没有来,湖边只有一群来自日营的小萌娃在导师的带领下在湖边游泳。天气虽然冷,但是这些只有3-6岁的孩子们没有迟疑,穿着花花绿绿的泳衣冲向湖水里。在导师的带领下,最小的孩子们学习踩水、尝试把头埋在水里,中龄组的孩子们正学习从浮桥上往浅水里跳,大龄组的孩子们正在学习基本的漂浮、基础动作等。小孩们年纪虽小,但是在水中各种动作却完成的有模有样。

等到住宿营的营员们来到湖边,虽然也会有迟疑,但是在导师和同伴的带领和鼓励下,所有人都下了水,在微微细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泳技能:dive,Backstroke,breaststoke,freestyle,Medley swimming,dolphin rescue,rescue……



其实营地对于湖游,有着全套的安全措施:严格的湖区Check-in和Check-out制度,进入湖边必须把自己的名牌放到入口处、离开湖区需要拿回名牌;岸上永远有一位安全员注视湖面的情况;孩子们的游泳测试级别考试就低不就高;孩子们在湖水里不可以打闹嬉戏;水上项目必须穿救生衣等。

孩子们害怕水或者觉得冷有畏难情绪时,年轻的活动导师会温柔而坚定的鼓励、甚至第一时间跳下水,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他们示范或者伴游;周围的伙伴也会及时的鼓励:You can make it! Well done! 

正是有了这些导师和同伴的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孩子们都勇敢走出了舒适区、进入挑战区,不断扩展自己能力的边界,顺利完成了全部游泳课程的挑战。真心为孩子们的坚强鼓掌,为他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GRIT精神喝彩! 



一周的“收获账本”,让孩子们深感自豪

营员在营地的一周,有什么样的收获?我对孩子们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部分回答:


我第一次独自出来参加营会

我第一次直飞那么远

我第一次在湖里游泳

我第一次在那么冷的湖里游泳

我第一次3D打印出来一个作品

我第一次玩水上蹦床

我第一次在这么多外国人的营地参加活动

我第一次独自在外面住这么久

我第一次玩40-40 home

我第一次射箭

我第一次尝试台球

我第一次游过一个湖

……


正是这许多的第一次,让孩子们体会独立的挑战,明白经历的意义,知道自己的潜能不可小觑,也理解了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从刚来时候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孩子们已经在勇于尝试运动、艺术、科技、音乐、集体活动等不同的项目。从刚来的时候,中国营员更愿意聚集在一起参加活动,到现在,导师需

要满场找,才能够找到分散在角角落落、各个项目上的中国孩子们。一周的时间,我们已经看到孩子们逐渐放松的身影、日益绽放的笑容,和更加积极的心态。



自己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当营会渐进尾声,翻看过去的十几天的一张张照片,我们也感觉时光飞逝如电,而孩子们的变化,也更加明显:从开始来到营地,孩子们羞涩、腼腆的笑容,到后来开朗、阳光的大笑;从开始一脸茫然,到后来游刃有余的选择和参与各项活动;从最开始和室友、导师、同伴的陌生感,到后来互为好友的亲切感,孩子们的成长就在点滴之间。

营地不缺乏欢声笑语,但也并不是一派歌舞升平、舒适宜人。营地很多时候反而并不舒适:要用自己并不熟悉的语言,努力去听介绍、听规则、去理解、去沟通;在宿舍里的集体生活,要面对与其他营员的许多生活习惯的不同;要Figure out那些并不熟悉的活动的复杂规则,或者音乐剧里难懂的英语笑话;每天参加8、9场活动,回到bunk还要自己洗漱、收拾;同伴之间会有矛盾和冲突,有好如兄弟的时候也会有互补相让之时;还需要面对偶尔的伤痛,被石头绊倒、运动中受伤、被蚊虫侵扰……

但是孩子们都在积极适应、认真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妥协、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感谢,这才有了照片中那些美好的瞬间,有了成长的一个个节点。


自己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常常感叹,孩子们多么幸运,在他们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有了这么丰富的经历。希望他们远渡重洋在营地的这两周历经的所有,能够成为他们小小的财富,支持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成长。在以后的某一天,希望他们再翻开这些照片的时候,能够带着微笑回忆这难忘的2017营地的夏天。


(本文根据启行2017海外营美国威凯特2期导师日志整理而成。)

转载自启行有方微信公众帐号

图片来源启行海外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