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 15305871101

全球专家眼中的营地

时间:2023-04-13
3659
摘要:营地就像一个微观世界,映射孩子们该如何在现实大世界中生活。

参加过营地活动的大人,很多都会告诉你说:营地,不仅仅只是为了玩的开心,它也引导他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能更好地生活。营地真的有如此魔力吗?营地究竟能如何改变孩子们呢?我们且听来自三方的声音。


营地顾问Stephen Fine

“营地是一个独特的学习场地,有些在其他环境里难以取得学习成果的孩子们,却可能在这里成功。我们营里许多孩子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在学校里总是老师头疼的对象,却在营地里有很棒的表现。” 他的博士论文探究了营地教育对孩子们三个方面的良性影响。

1从个人层面来讲 

在营地,孩子们有能力完成规定的任务。如在驻扎地,他们要对自己的那小部分空间负责,他们完成自己任务的质量也影响着整体进度,这样的经历会加强孩子对于自我独立性与自身能力的认知。

在学校里,老师只是重视分数;但在营地,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会得到肯定。营地创造了一个孩子们的贡献与能力都会得到认可的环境,这对于鼓励孩子正确认识自身无疑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营地的成长远离父母的保护与家的安全感,这迫使他们学会更加依靠自己。

2从社交层面来讲

在营地,孩子们会遇到通常现实生活不会遇到的一大堆陌生人,这能帮助他们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坚冰。学校里“结党”的那一套在营地里吃不开,因为营员们通常来自不同省市、地区乃至国家,来共同构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新群体。大家按小组形式行动,这样积聚起的组织形式,能够教授孩子们如何做一个更好的公民及如何能合作取胜。

事实证明,许多营员之间的感情是经得起长久考验的。20年后你再去采访一些营员们,他们还能清晰地讲述出当时的经历。营地构建了一个相互支持的系统,能激励每个营员为群体做贡献。

3从生理上讲 

孩子们能多方面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潜力。他们能在短期内变得更强健,因为他们从起床那刻开始就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几乎整天都在营地里不停地活动。不管营员参加的是游泳、骑马、攀岩,还是山地车行,这些锻炼体魄、挑战自我的活动都会帮他们建立更高的自信,这种自信会逐渐地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

Fine确信营员们能够将营中所学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因为营地中许多活动是与学校课程大纲紧密结合的,如地球科学、音乐、戏剧、物理、数学等等,营地小课堂会设计相应的情景使得孩子们印象和理解都更深。

教育家Linda Cameron

比如有的营地招收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其他营员便能学到如何和身体有残疾的孩子相处,如何将他们看作也能同等地为群体做贡献的成员,而不是孱弱的被照顾者。同时,营员们也要学会协商、妥协、与团体合作。现在的孩子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在营地中他们必须学会以团体为中心。

作为一个教育家,Cameron越来越担忧当下的两种孩子,一种是过度受保护的,他们被过度宠溺,几乎没有机会自主地或者自发地去探索世界;另一种则是被过度逼迫的,他们总是不得不参加一个接一个的课外活动。事实上,孩子们需要更多时间能够和同龄人自发地互动,使得他们社交上、创造力上、问题解决能力上都能有所发展。

Cameron也很担忧城市的孩子们离真正的自然越来越远,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并没有得到灵敏的发展。孩子们需要大自然来刺激感官和保持健康。因此,贴近大自然的营地是应对“大自然缺失”状况的好办法。在营地中,孩子们能够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世界,打开感官,感受和中规中矩的城市生活不一样的一切。大自然的刺激能够帮助孩子们产生更多创新的想法和提出有趣的问题。

研究员Troy Glover

Glover教授,作为参加过“加拿大夏令营益处五年调查”的研究员之一,认为营地一方面提供安全滋养的环境,但另一方面又让孩子们有机会挑战自己,迈出自己的“舒适区”。

它的教育之所以有效,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在这里,学习变得非常快乐。当人们提起营地时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字——趣味。玩耍的价值不容忽视。营员们不仅能更清楚地认识自身,也能将自身和其他人在互动中结合起来。他们变得自主有责任心而又更懂得团队合作,不管是和别人一起做清洁还是在空中绳索课程中彼此鼓励。营地本身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大家可以协作实现所有目标。

如今的父母花了太多时间去提高孩子的学术成绩,却不重视“软技能”,但要培养孩子成为合格的大人,关爱协作的社交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关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话,长远来看,正是这些“软技能”能拉开孩子间的水平差距。

从一个实用角度来说,参加营地活动也能帮助控制青少年肥胖的问题,因为最能保持孩子们活动的方法就是多让他们待在户外。营地里,营员们几乎总是在户外活动。

对于某些在其他地方与同龄人合不来的青少年来说,营地可能也让他们更为自在——因为他们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且有信心展示自己的能力。

​翻译:谭文儿